当前位置:首页>甘肃视窗>经济

西北师范大学在黄色麦浪里上好大思政金课

2024-06-17 14:00:31 中国甘肃网 2498次
西北师范大学:在黄色麦浪里上好大思政“金课”

中国甘肃网

2024-06-17 10:00发布于甘肃中国甘肃网官方账号

  盛夏时节,麦浪金黄。  “一亩麦田能产多少斤麦子?”  “我们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这首诗跨越两三千年,将勤劳的中华民族先民生活呈现在我们面前。”  ……  在西北师大云亭耕读园的麦田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正火热开展。来自西北师大附小、二附中、附中、兰州四十五中及西北师大的同学们齐聚,同上麦田里的“金课”。  “手心朝外抓住麦秆,镰刀和身体保持安全距离,斜45度往下割,下刀要准,收刀要快……”  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同学们一头扎进麦浪里,分工协作,有的割麦、有的捆麦、有的拾麦穗,大家挥汗如雨、干劲十足。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今天,我在劳动中深刻体会到这句诗的意思。虽然很辛苦,但和同学们一起劳动、互相合作,我很开心。”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彭旭栋高兴地说。  在一片火热的劳动场景中,同学们亲近土地、热爱自然、收获喜悦,亲身体会感知劳动之乐,在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中勤其四体、益其心智、识其辛劳、明其不易。  “我们身边种植的是甘肃省农科院小麦所培育的兰天系列冬小麦品种,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小麦的一生。”  麦田里,来自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赵婧从小麦的萌发和出苗、分蘖和拔节、抽穗和扬花、灌浆和成熟等四个阶段为同学们讲解麦子的生长发育过程。  不同学段的学生在麦田里举起展示板呈现小麦生长不同阶段,同时也代表着人的不同成长阶段。  在一连串的问题中,赵婧以小麦的生长点题人的成长,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征,带领同学们思考生命的意义,探索成长的奥秘。  “生物课、思政课都是我喜欢的课,今天赵老师把两个课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不仅收获了生物知识,更领悟到成长的意义。”西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徐可滢在课堂中收获颇丰。  “工作叫‘混口饭吃’,经济困难叫‘吃了上顿没下顿’,混得好叫‘吃得开’,富裕了叫‘吃香的喝辣的’。”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云亭教授马乔恩的课堂尤其热闹。她以中国人关于“吃”的俗语为切入点,循循善诱、层层递进,通过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从“民以食为天”的文化传统到“解决十四亿人的吃饭问题”的中国奇迹,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  现场,马乔恩带领同学们学习和理解“劳动创造价值”这一经典理论的重要意义,深刻感悟真理伟力、思想伟力、实践伟力。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马世年教授带领同学们穿越千年,徜徉在诗歌的海洋,感受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  “作为农事诗的典型代表,《诗经·豳风·七月》和《观刈麦》既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亲切的劳动场景,同时也给我们构建了一个立体多元的劳动时空。……我们的文化自信,正是源于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马世年从劳动价值入手,为同学们详细讲解《观刈麦》《七月》,在赏析古诗词中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人民就是劳动者,就是价值的创造者。同时,通过古代文人故事和古诗词介绍中国传统耕读文化,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坚定文化自信。  “很新颖、有意思、吸引人!”西北师范大学运动训练专业安佳腾同学说:“阅读诗歌经典,认识劳动传统,这也是我们特别的‘耕’与‘读’!”  在大家的阵阵掌声中,课堂接近尾声。  “意犹未尽、余味无穷、受益匪浅,很精彩的一堂大思政课!”兰州市第四十五中学团委书记范申玉表示,观摩了今天这堂思政课,老师们“浅入深出”地把政治课讲得很接地气,让我“解锁”了思政课新的打开方式。  “今天的思政课组合‘套餐’营养十分丰富。现在,同学们手里捧着今天的劳动成果——一把麦穗,相信同学们对‘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贾宁为同学们送上麦穗并勉励他们把握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期”关键阶段,脚踏实地、怀抱梦想,挥洒辛勤的汗水,播种成长的希望。  夕阳西下,在朗朗书声中,课堂落下帷幕。  从学习农业技巧到思考生命意义,从劳动创造价值到耕植文化自信,这堂课接地气、冒热气,焕发着金色光芒。  这是西北师大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西北师大以建设“大思政课”为抓手,着力优化思政课堂教学,不断拓展思政课堂教学“大格局”,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创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打造了一批有思想、有情感、有深度的大思政“金课”,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贡献了西北师大智慧。  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是西北师大的优良传统。时光追溯到1943年,迁兰建校初期,师生就唱响了“树人树木贵在同时 文化绿化乃能并进”的时代弦歌,师生们义务劳动植树绿化、美化校园,使荒凉的黄河北岸浓绿成荫,花香满园,西北文化教育事业的“绿洲”在母亲河畔崛起。如今,每年春天,师生们都会登上北山,义务劳动种树。  两代人、三十年,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雷自强带领团队穿行荒漠,充“植”“绣”绿,勤劳奋进,誓把荒漠变绿洲。  生命科学学院张继研究员的北山百合科创园里,一颗颗百合白白胖胖、量大质优,正逐步开发、走进课堂、走向市场。  ……  金色的麦浪、金色的年华、金色的课堂,在西北师大的每一天都是成长大课,每一堂课都如此精彩。查看原图 276K


新闻推荐

特别关注

热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