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的畜牧产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自古就“沃野千里,水草丰美,宜产牧。牛羊衔尾,群羊塞道。”近年来,全县把牛产业作为西北部乡镇的主导产业大力扶持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至目前,全县牛存栏22万头,估算价值22亿元。
说起牛产业的发展,我村养牛大户靳自强对全县西北部地区的发展过程如数家珍。全县西北部乡镇养牛起始于2013年,当时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乡镇政府搭台,让一些有实力的农户先修牛棚,通过贷款扶持、牛棚补贴、基础母牛补贴、见犊补母等政策给予扶持。在当时,牛产业发展贷款围绕打造全国优质肉牛生产繁育基地的目标,由政府及畜牧部门引进平凉红牛、农商银行发放贷款,通过政府推动、农担担保、银行贷款、龙头服务、农户养殖的办法,进一步发挥了金融资金杠杆作用,撬动更多资本投入肉牛产业发展,切实解决了牛产业发展担保难,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了扩大影响,提振农户的养殖信心,在原安和灵芝两乡(镇)召开了牛产业发展贷款发放仪式及现场推进会。会上,县金融办向农户解读了牛产业政策,甘肃雄康牧业现场作交流发言,农商银行现场办理贷款发放手续。
农户养牛的积极性提高了,养殖户增加了,分而散的小规模与大市场难以接轨的问题也伴随而至。养殖户养成牛之后主要靠牛贩子购买,商贩往往压价收购,农户没有价格话语权。为了让农户真正靠养牛增收,一些思路灵活、眼界宽阔的养殖大户纷纷成立了养牛专业合作社,走出了政府项目扶助+金融+合作社+农户的增收路子,保证了农户养牛能增收,靠牛来致富。至目前,仅灵芝乡就有牛产业合作社24家,新建1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养牛户超过2000户,牛饲养量达1.5万头以上,户均年收入1.2万元。
在与灵芝乡的副乡长杨云杰交流时了解到:“灵芝乡的长塬村有耕地面积9069亩,种植粮饲兼用型玉米4211亩,通过饲草为养牛提供饲料,走饲草种植和养牛产业循环发展的路子。该村有2户农户养牛60头以上,牛品种大多为平凉红牛、西蒙塔尔。该村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金融贷款、政府项目、专业合作社互促共进的发展路子。在规模化养殖中,清粪机、消毒机、和铡草机等现代装备广泛应用,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一个专业合作社至少每年出栏肉牛50头以上,平均每头肉牛的价格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估算2万元,年产值就达一百万元。
灵芝乡张堡村张浩浩家的养牛大棚,标准化程度高。牛厂配有消毒设施和摄像头,所有人员凡进必消,由专人督促管理。据张浩浩介绍,他们家走的是以金融贷款+专业合作社+政府政策资金+企业饲草种植+雇佣当地劳动力的路子,成牛全部供给肉商的现代化牛产业发展经营模式。“像张浩浩这样的养牛大户为灵芝乡牛产业的整体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杨云杰自豪地说。静宁县畜牧中心李主任也说:“静宁县北部以灵芝,原安等乡镇为引领的牛产业发展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灵芝乡紧紧抓住“牛鼻子”不放松,坚持聚力村户、精准受益,一业主导、多元增收,长短结合、突出特色的原则,在大力扶持发展肉牛、草畜等优势主导产业和旱作农业,培育壮大养殖业上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以千家万户养殖为主、小区示范带动为辅,盘活已建成的养殖小区及相关方面的固定资产,鼓励引导更多群众扩大养殖规模;鼓励支持养牛大户及有能力的产业能人兴办合作社;政府牵头组建牛产业联合社,由产业公司具体实施;将全乡及周边乡镇的牛产业合作社及养殖户全部利益链接,组建大牛产业实体;实行进出一个口,统一养殖技术指导;统一对外开拓市场;延伸牛产业链条,开发更多的牛肉及休闲产品。
饲草产业是牛产业的上游产业,一些眼光超前的有识之士总能及时捕捉到有利商机。界石铺陇上草牧业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门经营饲草的企业。通过和该企业的刘经理了解,陇上草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6月,是界石铺镇聚力“三变”改革,加快产业振兴步伐而招商引资的一家农业产业化企业。该公司位于界石铺镇继红村下街社,注册资金1000万元,总投资1460万元,厂区占地72亩,是一家以优质饲草玉米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今年已完成加工青贮玉米牧草4.2万吨,预计产值将突破2300余万元。该公司在经营运行中,也形成了独特的模式:
培育经营主体,建立产业增收体系。建立“镇办国有平台公司+镇办龙头企业+种植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五联”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以合作社为纽带,按照分散种植、统一规划、统一良种、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的“一分五统一”模式,带动22个合作社700余农户发展订单饲草玉米种植,户均较种植传统籽粒玉米增收8000元以上,以优质饲草玉米种植为主的饲草产业已经成为界石铺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一项主导产业。
坚持市场导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围绕深化农业结构供给侧改革,围绕市场需求,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的路子,积极动员贫困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全镇规划建设南山2万亩优质饲草玉米种植基地1处,辐射带动全镇饲草玉米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28%,每亩饲草平均产量5吨,每吨收购价格330—350元,耕地亩均收益增长近1/3。今年旱情严重,陇上草牧业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强化内部管理,优化饲草收购流程,在保障设备零故障的基础上,对农户交售的饲草应收尽收、抗旱保收。
推行村企联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坚持党建统领、支部引领,积极探索推行“村企联营、利益共享”模式,充分发挥155名“三个带头人”队伍的示范带动效应,领办建办种植养殖合作社22个,盘活可变资源,流转撂荒地2920亩种植饲草玉米,对订单农户免费发放金凯系列优质饲草种子5000余公斤,村办合作社通过提供技术服务、机械设备租赁、统一销售提成,使17个贫困村实现了集体经济破壳创收。
突出以草兴畜,助推养牛产业发展。按照市、县“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的思路,依托龙头企业平台优势和吸附带动作用,瞄准养牛饲草供应前端市场,积极衔接落实旱作农业物化补助及建棚补助、购牛补贴、平凉红牛补贴等到村到户产业扶持政策,坚持走以草代畜、以草养畜、草畜并进的循环农业发展路子,带动全镇牛饲养量达到1.2万头,使“饲草种植+肉牛养殖”产业成为全镇重要产业支撑。
农牧业的产业链条每延伸一步,利润就会翻一番。静宁县八里工业园区管委会抢抓全省、市、县延链补链强链的机遇,已经建成了肉牛加工屠宰场。八里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拴理同志说:“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解决静宁县肉牛屠宰及精细加工不全的短板弱项。由天津市武清区采取‘协作结对、政府打格、国企搭台、民企填空’的方式,先后投入2200万元在东西协作共建产业园扶持建设综合服务楼及标准化厂房、静宁县乡村振兴牛肉冷链物流办公楼和2个屠宰及冷链车间。截止现在,2条肉牛冷链生产屠宰线和牛肉生产线全部建成,在今年9月底已全面投产运营。整个项目建成投产后,一年可以屠宰肉牛3万头,可以实现销售收入6.9亿元,带动从业人员120人。彻底解决了养牛大户出售牛困难的问题,促进了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静宁县的“平凉红牛”产业就如正午的太阳,除了耀眼,更是温暖!静宁人在牛产业路上“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 。”
作者简介: 靳喜峰,男,静宁县灵芝乡长塬村文书
来源:靳喜峰
编辑:市文旅局信息统计科
备注 | 平凉文旅旨在宣传平凉文化旅游,欢迎转载。部分文字、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