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8日,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诗意甘肃·丝路长风三千里”文旅诗会系列活动首场“陇原春晓·陇南诗会”,将在陇南市文县碧口镇举办。悠久的历史、瑰丽的诗篇,将在绿水青山间汇集成最美的陇南文脉 。
诗词,可以说是陶冶中国人心灵的良药。
中国千百年来诞生了无数造诣极高的诗人,可以说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但是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朝代,引领风骚的一大部分大佬都来自河南,那就是唐朝。河南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与甘肃自古丝路文脉相牵。中原是“诗的故乡”,《唐诗三百首》中河南籍诗人约占三分之一,其中许多诗人也在甘肃留下了诸多佳作名篇。
此次诗会,两地文旅部门也将产生梦幻联动,河南省文旅厅将带领老家河南新媒体传播矩阵和河南主流新闻媒体、网红大V等亿万粉丝团队来到甘肃,带河南网友领略甘肃美景,一同助力陇南诗会。
跟随李白、杜甫的足迹
体验旅游达人的“诗与远方”
李白性任侠,好游历,“诗与远方”应称得上对李白一生最好的概括了。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生好游入名山”,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而李白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文正是创作于其游历的途中,其中又有不少名篇是成文在今“河南”地区。
图源:洛阳旅游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漫漫长夜容易使人变得忧伤,告别白日间尘世的喧嚣,寂静的深夜传来一声声哀婉的折柳曲,勾起了李白绵愁的乡情。此时李白来到了洛阳,距其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去追逐他的理想——长安,已有十年之久,而对于一个疲惫的游子来说,家总是能够给他抚慰与力量。
图源: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南都行》
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
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闤,
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
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
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
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
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
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
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
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
此为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李白从安陆前往长安,经过南阳遂有感而作。全诗共八句,前六句主要描绘了南阳山川形胜和繁华的都市景观,最后两句则是以感怀为主。
图源:安阳日报(王国鸿 摄)
《发白马》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此诗作于天宝十载(公元751年)。白马即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唐代黄河出广武山后东北流,至今山东利津县一带入海,与今河道不同,白马津是当时连接黄河南北的一个重要渡口。
“发白马”是指军队从白马出发,当时唐朝在北方经常与游牧民族作战,李白在北游有燕的途中,正好遇到了军势浩大唐朝官军从白马津渡河北上支援边境作战,遂有感而作。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天宝三载(公元744年),玄宗赐金放还,李白无奈地告别了承载他梦想的地方——长安。天宝十一载,李白受好友岑勋邀请,登颍阳山拜访另一好友元丹丘。
三人登高燕饮,把酒放歌,也许正是在酒酣耳热之际,李白回忆起自己“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理想与青春,不禁放声高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乾元二年(759年)初秋,时年48岁的杜甫来到了秦州,走上了流寓陇右的甘肃之旅,用“诗史”之笔描画出多彩的甘肃印象。
陇蜀道上,杜甫留诗12首,其中《发同谷县》《木皮岭》《白沙渡》《水会渡》4首是在甘肃境内所作。白沙渡口(今甘肃徽县官桥坝渡口)舟楫横斜,诗人乘船过江,心绪为之一振。而后上青泥岭,经青泥驿到达水会渡(今甘肃徽县和两当县交界处),夜涉嘉陵江,虞关耸立,背倚铁山,史称“蜀门”,杜甫经此离开了甘肃。
《发同谷县》
(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自陇右赴剑南纪行)
贤有不黔突,圣有不暖席。
况我饥愚人,焉能尚安宅。
始来兹山中,休驾喜地僻。
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
忡忡去绝境,杳杳更远适。
停骖龙潭云,回首白崖石。
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再滴。
交情无旧深,穷老多惨戚。
平生懒拙意,偶值栖遁迹。
去住与愿违,仰惭林间翮。
乾元二年(759)严冬,杜甫携带着妻子、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以及弟弟杜占,从同谷县(今陇南成县)出发,开始了由陇入蜀的艰难跋涉。成县,古称成州,又因境内青泥、下辨两水会合注入飞龙峡谷,因此得名“同谷”。杜甫叹道:“始来兹山中,休驾喜地僻。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原本也喜爱这偏僻隐遁的山中生活,可惜迫于“物累”,衣食无着,只好在一年里第四次踏上征程。
《木皮岭》
首路栗亭西,尚想凤凰村。
季冬携童稚,辛苦赴蜀门。
南登木皮岭,艰险不易论。
汗流被我体,祁寒为之暄。
远岫争辅佐,千岩自崩奔。
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
仰干塞大明,俯入裂厚坤。
再闻虎豹斗,屡跼风水昏。
高有废阁道,摧折如短辕。
下有冬青林,石上走长根。
西崖特秀发,焕若灵芝繁。
润聚金碧气,清无沙土痕。
忆观昆仑图,目击悬圃存。
对此欲何适,默伤垂老魂。
乾元二年(759)农历十二月一日,杜甫从同谷县向南出发,取道栗亭,翻越古代的入陇要冲木皮岭。木皮岭位于成县和徽县栗川乡境内,山势巍峨高峻,与附近的龙洞山、地坝山、青泥岭等互为依托,形成一道绵亘千里的天然屏障。唐代开元末年,开辟木皮道为入蜀要路。
杜甫在诗中记录了行路的艰难,可一抬头,他又惊赞眼中的奇观。此刻处于人生最低谷的中年杜甫,折服于陇右山川的雄奇险要。他心惊胆战地望向绝壁深渊,侧耳聆听山中的虎啸豹吟,叹息“对此欲何适,默伤垂老魂”。
《白沙渡》
属剑州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
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
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
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
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
高壁抵嶔崟,洪涛越凌乱。
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
《水会渡》
山行有常程,中夜尚未安。
微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
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宽。
篙师暗理楫,歌笑轻波澜。
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
入舟已千忧,陟巘仍万盘。
迥眺积水外,始知众星乾。
远游令人瘦,衰疾惭加餐。
从木皮岭下到洛河河谷,杜甫一家弃马登船,渡过水流湍急的白沙渡(位于今徽县大河店镇小河村),于次日拂晓来到嘉陵江上游的水会渡。穿越水会渡之后,杜甫便离开了陇右,从今天的陕西略阳进入四川,经五盘、桔柏渡、剑门,于岁末抵达成都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我们跟随着李白、杜甫的笔端遨游河南、甘肃,领略大唐万千气象之后,不妨出去走走看看,游山玩水,访古探幽!。
01
梦幻联动之石窟
图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
瀑布飞泻 池水荡漾
竹林清雅 白莲纯香
巨佛石像潇洒恬淡
静坐山中
看破世俗 脱离尘间
漫步其中 仿佛穿越时空
龙门石窟
这是艺术宝库 文化瑰宝
风吹不灭的历史
沙掩不住的光芒
美轮美奂的壁画
喜怒安详的彩塑
开凿于公元366年历经十个朝代
1000多年不间断营建
这里不仅保存有4.5万余平方米壁画
藏经洞中还出土了6万多件文物
敦煌莫高窟
被誉为“沙漠中的艺术殿堂
”
02
梦幻联动之名山
图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
游客慕名前来
洛阳也早已安排了接客表演
展现身为“神都”的魅力
自然要来一趟
老君山
“远赴人间惊鸿宴”
大雪纷飞时
银装素裹了山体与飞檐腾阁
如海市蜃楼般如梦如幻
似真似假
偏安西北的平凉
有座
崆峒山
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之美誉
既有北国的雄壮
又兼南国的秀美
被称为“西镇奇观”
传说黄帝、秦始皇、汉武帝
都曾登临过崆峒
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也曾“尝西登崆峒”
03
梦幻联动之展演
图源: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只有河南》
名为“幻城” ;
却又极为真实
人人都是局中人
为在黄土地里挣扎不屈的中原人哭
为精彩璀璨的中原文明笑
一段岁月 一个故事
一段历史 一个生命
关于“土地、粮食、传承”的故事
在同一个舞台上演
那是生生不息的河南
华夏文明在生长绽放
拨开尘沙
《又见敦煌》
“流线式”空间体验方式
“穿越”时空
让观众在新颖独特的情境交融式体验中
在不同场景与演员一同进入剧情
横跨古今、穿越千年
深度解读、还原、再现莫高窟与敦煌文化
赏一幕奇剧,传一种文化
追忆历史,回望古今
千年的历史,诉说了多少英雄传说
历史的浩繁画卷,延续的是中华的根脉
04
梦幻联动之茶文化
图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
环湖皆山 湖光潋滟
风光旖旎多姿 分外妖娆
乘舟共游
南湾湖
山色空蒙雨亦奇
信阳以茶产业最为出名
在游览途中学习茶文化
潜移默化中感受文明的魅力
文县天池
水清见底
四周群山、森林环抱
犹如一颗“蓝宝石”
镶嵌在海拔2400米的天魏山崇山峻岭之间
在陇南碧口的山水间
茶园星罗棋布
繁华和清幽在这里并存
日升日落间饮一杯春茶
仿佛喝下了整个春天
05
梦幻联动之穿越历史
图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
群峰间常见白云缭绕
俊男靓女身着汉服
华装齐聚
云台山
增添一抹明媚的红
我们仿佛透过历史的画卷
看到了古代长河中共贺佳节的盛况
焦作的“内卷”紧紧扎根于中华文化
展示了什么是“国潮盛宴”
图源:摄影 王斌银
沙漠异域民族风
走进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当一回飞天
换一组古装
拍摄唯美的旅行照片
沙漠、戈壁、骆驼等元素
让旅拍照片更有地域特色
游客们的各种旅拍
也让敦煌服饰文化、敦煌大漠风光
敦煌传统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
来源 | 综合整理于网络
编辑排版 | 叶树莲 张雪梅
内容校对 | 孔贵平 康健 田彦龙
审核发布 | 代明亮
特别声明
2.由于条件所限,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所有权利人联系授权,可能出现部分原创图片或文字未署名,请联系添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