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中华文化的浓缩,每一寸河山,都饱含文人骚客的诗情画意和浓烈情感。历朝历代,文人墨客游历甘肃,都创作了大量诗歌。诗人寄情于诗,借陇原风光抒发远大志向;这些诗歌也点缀着甘肃灿烂的文化,传颂千年,熠熠生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既能饱览大好河山,开阔眼界,又能在自然美景中陶冶情操、放松身心,当诗词与美景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微游甘肃推出《跟着古诗词游甘肃》栏目,挖掘古代文人墨客在诗词当中对当地风景名胜、人文情怀、历史古迹等描写。一方面弘扬甘肃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也将成为展示甘肃文化自信的平台。
跟着古诗词游甘肃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唐·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①。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②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 释
①凉州:唐朝河西节度府所在地,治所在今甘肃武威。馆:客舍。判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下的属官。
②汉唐时指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此处指河西节度使,治所在凉州。故人:旧交;老友。
背 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天宝十载(751年)高仙芝改任河西节度使时,岑参曾暂驻凉州,结识了一些朋友;天宝十二载(753年)哥舒翰任河西节度使,其僚属如高适、严武等也与岑参是老熟人,所以当天宝十三载(754年)岑参赴北庭途经凉州时,就有很多老朋友前来迎送,常欢聚夜饮。
相 关 链 接
武威向左,凉州向右。西汉时设立的凉州,相当于今天的省级行政区,治所位于武威郡。狭义的凉州,是武威的另一个名字。
南北朝时期,凉州曾是“五凉京华”,“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到了唐代,凉州更是全国三大经济中心之一。但在诗人眼中,凉州寄托的依然是边塞的全部想象。凉州一词不曾留下帝王将士的身影,却在众诗人的追捧下,以曲调“凉州词”顺利出圈。
底蕴深厚的凉州文化,给武威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无穷魅力,是历史留给武威人民的精神财富和巨大宝藏。
在承东启西延祚中华文脉、东进西延开启隋唐文明、继古开今繁荣近现代文明的历史长河里,凉州一直是河西走廊与丝绸之路重要枢纽。
武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五凉文化以其“兼收并蓄,融合创新”的鲜明特征和“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的重要地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历久弥新。
文物古迹游
线路:雷台汉文化博物馆——武威文庙——凉州会盟纪念馆——天梯山石窟
提到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你一定想到的是雷台汉墓——铜奔马的出土地。武威之行,雷台当先,来武威不来雷台,你的武威之旅就不够完整。
步入景区,一匹气宇轩昂的骏马飞驰而来,它就是举世无双的“铜奔马”。在它身后是一支在原件基础上整体放大6倍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队伍。它们作为景区中最壮观的一景,可带你领略金戈铁马的恢弘之气,亦可感受庄严肃穆的边塞雄风。
从夯土台上的雷台观到有着“三大未解之谜”的雷台汉墓,从被人们千古传诵的《凉州词》到文物遗存丰厚的雷台汉文化陈列馆,这里处处充满着引人入胜的故事,等待着你亲临探寻。
武威文庙,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是目前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文庙,由东面的文昌宫、中间的大成殿和西边的儒学院组成。这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悬挂于桂籍殿卷棚下44块保存完好的匾牌,文书精细,承载着武威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大成殿前的孔子行教像,引无数游客驻足瞻仰。提到文庙,状元桥不得不提。每年临近大考,状元桥是武威学子必来的打卡之地,周边也有不少学子慕名而来,系上一根祈福带,许下自己的美好心愿。
凉州会盟纪念馆,西藏归属中央政府行政管辖的历史见证地。两位智者,一次和谈,凉州会盟的故事一直在流传。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去探索、去聆听,从不同的视角了解凉州会盟的故事,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穿越中感受不一样的文化魅力。
天梯山石窟,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有着“石窟鼻祖”的美誉。只有亲临,你才能见到山水佛云浑然一体的宏伟壮观。
来源 | 综合整理于网络
编辑排版 | 叶树莲 张雪梅
内容校对 | 孔贵平 康健 田彦龙
审核发布 | 代明亮
特别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