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甘肃视窗>访谈

平凡的光华:李晶晶的50万公里长征路

2024-12-10 16:32:12 搜狐网 30451次

图文:蒋万全

他,皮肤黝黑,头发花白,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额上和眉间的皱纹仿佛是岁月与塞北风沙共同绘制的画卷。清瘦的身躯,略显佝偻,在这样的体态下一米八的个子并不显高。这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苍老许多。

然而,一旦聊起他的工作,他那张平时还略显腼腆的脸庞会瞬间绽放如花,嘴角上扬,双眼含笑,笑声爽朗,几乎每个人都会受到他的感染,跟着他快乐起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看似饱经风霜的男人,其实是一位正值少壮的80后。

正是这位80后,用他21年的青春和热血,在这条鲜为人知的“排雷”战线上,在荒野孤独中,用双脚丈量忠诚,爱洒毛乌素,累计巡护线路里程50万公里——相当于40个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徒步巡线里程相当于绕地球一周半,发现各种安全隐患上百项,“排雷”无数,解决无数现场问题,他所巡护过的管道均以零违建、零占压、零隐患、零断缆、零事故、零伤亡,确保了首都“供气生命线”的安全畅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书写了一位“排雷兵”平凡的光华。他,就是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陕西输油气分公司榆林作业区巡线工——李晶晶。

今年10月,笔者追随着他的足迹,踏上了那条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巡线长征路。

01

荒野为家,管道为子

荒郊野外,就是我的战场;

脚下这些管道,就如同我的孩子。

这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10月的陕北,天高云淡,秋意正浓。在毛乌素沙漠南缘,陕西省榆林市静静地坐落在那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能源,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在榆林作业区大门外,李晶晶正准备出发。除了巡线工具和背包里的物品,连他橙色工装衣服裤子的口袋里都塞得满满当当的。我好奇地问:“口袋里都装了些什么宝贝?巡线时不重吗?”

他嘿嘿一笑,顺手掏出一堆小礼物和宣传品: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剂、鼻炎灵、糖果、饼干、创可贴、清凉油、中华香烟、打火机等,应有尽有。

他解释道:“别看这些小东西不起眼,关键时候可有大用处。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剂能缓解哮喘,可以救我命;和沿线群众打交道时,给对方敬上一支好烟,沟通就顺畅多了;见到孩子和乡亲们,递上一点糖果和小物品,咱们的距离就更近了。”他说自己不仅是管道安全守卫者,更是传递温暖的管网人。

“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这里就像我的家;荒郊野外,是我的战场;管道的安全,是我赖以生存的饭碗;我巡护的那些管道,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他这样说。

榆林作业区沙柳文化展厅对他这句话给予了注解。在3位沙柳文化优秀员工代表人物展板上,对他的介绍是:“第一个是长征路的故事。李晶晶是一名普通一线管道巡线工,每天的主要工作是管道巡护,很多地段树木和杂草丛生,蚊虫叮咬更是防不胜防,甚至还有蛇的出没……不论骄阳似火还是冰霜雨雪,都不影响他巡线的步伐,徒步巡线15公里,6道大坡、5个坑地、3条沟壑……这一个个数字组成了他的工作日常,而这15公里,他一年要走两百多天,一走就是20年。”

而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的坚守》一书中,他的巡线照片是封面,多位同事记录了他的故事;他和同事在烈日下巡线并保障首都能源供应的故事,走上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

北京管道公司陕西输油气分公司,作为陕京管道的龙头,虽然只掌管着697公里管道,但日吞吐量巅峰高达1.7亿立方米,年度贡献陕京管道总流量的八成以上,成为保障首都及沿线城市天然气供应的桥头堡,更是关乎下游1.2亿人口的民生、70多座城市和上千家大中型企业兴衰的能源供应“生命线”,与来自长庆、新疆和中亚等方向的多条能源大动脉紧密相连。

在这里,守护陕京管道安全,不仅是职责所在,更是北京管道人至高无上、不容有失的“天字号”工程。

然而,局外人或许不知,油气管道运输属于高危高风险行业,具有高压、易燃、易爆的特性。一旦泄漏,火灾和爆炸的危险就在眼前。因此,油气管道安全管理的核心在于危险源的辨别、风险的评价及控制,以确保管道的安全无虞。而线路巡检与防护,则是管网安全乐章中的最强音。巡线工们,就像穿梭在钢铁管道上的无畏“排雷兵”,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守护着每一寸管道的安宁与畅通,照亮了管道沿线的万家灯火和城市的繁荣之路。

榆林作业区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这里只有沙柳这种植物能够顽强生长。它们耐干旱、耐盐碱、耐水湿、耐贫瘠,一丛丛茂盛的沙柳抱团生长,根系发达,能够牢牢固定周围的沙丘。榆林作业区的员工们以沙柳为榜样,“甘做沙柳丛,扎根毛乌素,建功陕京线,保供北京城”的沙柳文化,已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象征,激励着一批批陕京管道人砥砺前行。

李晶晶,出生在甘肃庆阳的黄土高坡,从小随母亲生活在农村,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2000年7月,自河北廊坊石油管道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管道人。他深知这份工作的重要性,每次巡线时都暗自告诫自己“一定要保护好管道的安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单位领导和同事放心,让沿线群众安心。

在毛乌素沙漠南缘工作的21年里,光阴如同流沙一样悄然逝去。而李晶晶却始终坚守在这片土地上,将这里视为自己的家,将巡护的管道视为自己的“孩子们”,书写着“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的职业生涯。

“一年365天,我在作业区每年至少巡线240天,比在家待的时间多出一倍还要多,你说,我们在工作现场的驻地是不是比我们的家还要像家?”说完,他嘿嘿一笑又乐了。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总是温柔地洒向榆林压气站。李晶晶知道,新的一天又开始了。15公里,是他每天的徒步巡检里程,在穿越荒漠沟壑中,却是对人体力与意志的双重挑战。他要穿越沙丘、沟壑,无论酷暑还是严冬都无法阻挡他的步伐。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坚决守护好陕京管道,确保它们的安全运行。

在巡线途中,他总是格外小心。仔细查看每一处管道标识是否破损或被风沙覆盖;检查阀室的每一个阀门、每一块压力表显示是否有异常。在管道上方,哪怕有一阵旋风旋起的沙柱都会引起他的注意,任何细微的异常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因为他深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往往关乎着陕京管道和周边群众的安全。

在一沙漠地段徒步巡线中途休息时,我注意到李晶晶喝水用的不锈钢杯子表面早已斑驳掉漆,并摔得坑坑洼洼。我问他为什么不换一个好一点的杯子。他用食指轻轻抚摸着上面,回答我:“这个杯子是我女儿上幼儿园时用过的,上面刻着她的名字,她现在大了不用了,我留着巡线时用。每次喝水时,我就像捧着女儿的小脸蛋,那是一种心疼的甜蜜。为了女儿,为了妻子,为了周边老百姓,我必须干好自己每一天的工作,确保管道安全。”说完,他的脸上满是温柔,眼里洋溢出点点幸福的泪花。

“对管道安全,我真的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他深情地说。

正是这种朴素的情感,让李晶晶从一名青涩的巡线工成长为了一名经验丰富的管道工程师。21年来,他累计巡护管道线路50万公里、其中徒步巡线6.4万公里,巡出了责任,也带回了安全。

每当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荒野时,李晶晶常会停下脚步,站在沙丘上回望一天走过的路,他时常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管道又安全平稳运行了一天。”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满足感。

这片他守护了21年的土地如今依然神秘而广阔,但对他而言却充满了温暖和归属感。因为在这片土地上,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成就与自豪感。

02

严谨担当,誓守安全

巡线工作,容不得丝毫马虎大意,

确保管道安全是我的天职。

这是他对这项工作的深刻理解

李晶晶对待工作,有一种近乎苛刻的认真。每天出发前,他都会在脑海中仔细复盘当天需要巡检的管段,每一处管道的走向、地面附着物、周边环境的变化,以及近期的车来人往和施工作业等情况,都如电影般在他脑海中回放。

沙漠边缘的环境复杂多变,尤其是第三方施工成为管道安全的最大威胁。因此,他将这些信息一一记录在册,以一套完整的制度做保障,在每天的巡护中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用他那双敏锐的眼睛,捕捉着每一处细微的变化。一旦发现安全隐患,他会毫不犹豫地采取措施,确保隐患被及时消除。

身为管道工程师,他担负着30公里陕京管道线路、两座阀室和6名属地巡护工的管理工作。巡护工每天各自负责5公里固定线路巡检,巡检软件实时记录并显示着他们的巡线轨迹。而在他们巡护的空档时间中,李晶晶每天至少都会再巡一遍,以确保安全无忧。尤其在北京有重大活动等特殊保供时期,他像一只上满发条的陀螺,在这条巡线路上来回不断地穿梭。如有一处遗漏或者没有检查仔细,即使忙碌一天后已经躺到床上,他也会立马起身返回现场再查看一遍,不然他会失眠。

在那些高后果区、无法行车的沙漠、沟壑、坡坎、河流、水渠等地段,他都要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管道周边若有施工作业,他更是盯守在现场,睡在车里,并动手操作关键环节。他的目的只有一个:确保首都“供气生命线”的万无一失。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此循环往复来回奔波,绝非多此一举,更不是他经常自嘲的“自己是那种安全生产强迫症”。

2016年8月12日,那是一个令他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一大早,当他巡到横山区沙峁村时,前方不远处的一幕让他心头猛然一紧:一座井架赫然矗立在管道上方,一群人正在忙碌地做着开钻前的准备。眼前的景象让他心惊胆战——那井架的位置,不偏不倚,正好骑坐在管道正上方。

他急忙上前制止,询问这是怎么回事,却遭对方呵斥和驱赶。

他迅速亮明自己作为管道保护者的身份,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告诉他们:“你们知道下面是什么吗?是陕京管道!你们这样钻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对方半信半疑,称他们是铁路施工队伍,需要在此处钻探取样。李晶晶大惊失色,大喊道:“你们不要命了!你们的井架正下方两米就是我们的天然气管道,一旦打穿,就是一场机毁人亡的灾难,现场每一个人都跑不掉,而且还会殃及周边老百姓。”

对方震惊不已,连忙打电话求证,并仔细查看现场。稍后,他们才发现误将管道坐标当成了井位坐标。由于工期紧迫,他们在夜里悄悄将设备运进现场,原本打算在村民早上尚未出工前完成施工,却没想到忙中出错,差一点酿成重大事故。

当真相揭晓,在场众人皆倒抽一口冷气,对方负责人脸色变得惨白,内心充满对李晶晶的感激。他们不断庆幸李晶晶的及时出现,是他挽救了所有人的安危。

“现在回想起来,都让我有种心惊肉跳的感觉。”晶晶说。

在历年的巡线中,李晶晶无数次化险为夷,成功应对了第三方施工带来的威胁。他说:“只要有我在,只要是我负责的管段,就绝不允许管道因意外风险受到损坏。”正是这份严谨与担当,让他无数次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了管道安全运行。

他的工作得到了上上下下一致赞扬,对他有一个一致共识:21年来,李晶晶所巡护的管道、光缆和阀室,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一起安全事故,这是非常不容易和极其难得的。

李晶晶的同事张鹏坦言:“李晶晶没有那种在火灾爆炸事故面前生死拼搏的高光点,他所负责的管道线路没有发生过大小事故,甚至连光缆都没有断过一次。但也因为他那里没有‘事’,反而显得比有‘事’的地方更趋于平淡。那是因为他提前将各种‘地雷’排除了,提前破解了违建和占压等问题,提前消除了安全隐患,其实这才是保护管道安全的最高境界。”

榆林作业区前任主任梅安(现北方管道公司质安部副经理),系榆林作业区“沙枊文化”创建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任那些年,正是榆林作业区管道沿线工程建设较多的年份,防止第三方施工对管道安全造成的威胁成为重中之重。他说:“李晶晶对待工作就是一个‘拼命三郎’。那些年,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抢进度,常常发生违规施工现象,李晶晶每次都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坚决捍卫管道安全,消除了许多安全风险。”

对于李晶晶来说,他最看重的就是管道安全,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安全是我的天,也是我的地”,因此他需要把每一天的日常工作做实、做细。在他看来,巡线工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使命和担当。他甘愿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甚至是生命,去守护好陕京管道这条能源大动脉,为千家万户的温暖而坚守。

不仅仅是李晶晶,为确保管道安全,徒步巡线已成为陕西分公司的全员行动。这些年来,该分公司 “党员带头徒步两万五”主题活动,全体干部员工徒步巡线里程已达3万多公里,累计发现各类问题和隐患700多项,制止违建200余起,拆除违建60余处,维护管道“三桩”6000多个,向下游安全平稳输气近4700亿立方米,为保证京津冀、陕晋蒙三省两市一区的天然气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是的,在岁月静好的背后,实则是无数恪尽职守的人,以无私奉献为烛芯,以责任担当为烛油,默默燃烧自己,照亮我们的每一个角落,守护着万家灯火的温暖与安宁。

03

管网铁军,无畏前行

巡线虽然辛苦,但我们不干,没人来干,

谁来保障管道安全?

这是他对自己工作的一种理解。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同样面临着血与火的考验,甚至是死亡的威胁。

在漫长的巡线途中,李晶晶遭遇过毒蛇的潜伏、沙尘暴的肆虐、洪水的汹涌。他也曾因为坚决维护管道安全,制止第三方违法施工,面对他人提着铁锹要和他拼命地威胁。然而,面对这一切,他从未退缩,总是沉着冷静地应对每一次危机,用智慧和勇气将危险一一化解。

在榆林作业区周边,运煤重型卡车如织,车祸时有发生。有两次,他的巡线车差点被大型重卡撞上。但凭借他的警觉和及时提醒,司机成功避开了一次次险情,确保了车辆和人身的安全。

那天,在桦山段荒野徒步巡线中,当他穿过一片沙柳丛时,偶然看到脚下前方有一堆类似枯树枝的东西。他正要迈步走过去,枯树枝却突然动了起来,向他发出了“呲呲呲”的声音。他定眼一看,原来那是一条盘踞在地上晒太阳的大蛇。那一刻,他吓得赶紧收住脚步,心惊胆战地闪躲到一旁。

后来,他通过手机搜索,才知道那是一条毒蛇。

自那以后,他养成了徒步巡线时不断低头看路的习惯。长此以往,他的背开始驼了。他说:“我是1200度的高度近视,不认真低头看路根本不行,那些徒步巡线的地方,手机信号往往都不好。一旦被毒蛇咬了,连120急救电话都打不出去,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是要出人命的。”说完,他又嘿嘿地笑了。

最让李晶晶头疼的是,毛乌素沙漠及其周边地区生长着大量的沙蒿。每当秋季,正是沙蒿花粉肆虐之时,同当地人一样,他也深受过敏性鼻炎困扰,喷嚏连连,眼泪盈眶,丰收的秋季与人们苦不堪言的过敏性鼻炎高发季形成了鲜明对比。

每天穿行在沙蒿之中,被他碰落并不断扬起的花粉,让李晶晶饱受折磨,他患上了严重的过敏性鼻炎,打喷嚏、流眼泪、止不住的咳嗽,严重时发生哮喘。有一次,他几近无法呼吸,好在同事及时发现并将他送到医院抢救才化解了危机。

然而,他从未因此而放弃巡线工作,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常规药不管用,他自费购买了昂贵的药品,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因为只有这种药能够很快解除哮喘给他带来的生命之危——尤其在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到他的徒步巡线中。好在在他的不懈努力和奋力抗争之下,最近两年他的身体已逐渐适应这一地方病给他带来的威胁,过敏性哮喘得到了缓解。

他有些无奈地说:“我的身体已对这种激素类药品形成严重依赖,离开它,哮喘就会变得更严重。只是这种自费药太贵了,用一次就好几十元,购买的时候挺心疼的。”说着,他又习惯性地嘿嘿一笑,像个孩子一般低下了头,仿佛在责怪自己说漏了嘴。

的确,他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在家里,他把用过的洗衣水、洗脸水攒在桶里,澄清后用来洗墩布拖地,最后再冲马桶。他的多件衬衣、线裤的袖口和领口都磨出了洞还在继续穿。

在作业区宿舍里,他有3个脸盆,同样是一水三用;在他的收纳箱中,更多是他的旧物利用或是准备送给村民的旧物,这对于他来说是常态;随手关灯是他多年来养成的好习惯,天刚蒙蒙亮,早起的他就会把楼道里的灯一一关掉,如今已经成了条件反射。

张鹏常常痛斥他对自己太“吝啬”,他却风趣说:“我多节约一点,别人就可以多得到一些,这也算是能量守恒定律嘛!”

尽管在生活中他节俭到了极点,但在工作上,李晶晶却从未吝啬过自己的付出。在每年“七下八上”的主汛期,陕北大地仿佛置身于自然的试炼场。在2018年的汛期险情中,他挺身而出,坚守在横山区黑水沟露管段一月有余,饿了吃方便面,困了睡在车里。时任分公司经理赵赏鑫现场对他提出了表扬。抗汛中的他,皮肤因暴晒而爆起,晚上冲洗时,轻轻一搓就是一片。整个晚上,他浑身都火烧火燎的痛,只有在凉水下冲淋才能减轻些许痛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曝晒的日子一长,皮肤掉得多了,那份痛苦似乎也被磨砺得麻木。对于他来说,这份痛楚已经成为一枚无声的勋章,铭记着岁月中的坚持与付出。

同事曾杰感慨万千地说:“晶晶的故事,是陕京管道抗汛英雄们的一个缩影。他们用血肉之躯,书写着黑白分明的人生篇章。”

这就是巡线工李晶晶,一个用坚守诠释责任担当的平凡英雄。

04

亲如邻里,情暖人间

只是我的工资收入比较有限,

不然我会想办法帮到更多的人。

这是他乐于助人的真情告白

管道安全关乎重大,管道保护不能仅靠企业单打独斗。与沿线地方和群众建立深厚情谊,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才能形成强大的保护网。群众的支持与帮助,是管道安全不可或缺的坚固防线。

在陕西分公司采访中,组宣科科长贺向春特别谈到:去年春节,北京管道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唐善华深入榆林作业区抽检。当一行人抽检到李晶晶负责的高后果区段时,沿途村民,无论老少,都上来与李晶晶热情打招呼,有的甚至拉着他回家要和他“拉话话”。李晶晶急忙笑答“现在工作要紧,等我忙完了再拉。”这一幕,温暖而感人,深深触动了唐善华书记。他见微知著,从中看到了李晶晶与群众之间的深厚情谊,于是在公司生产例会上对李晶晶大加赞赏,并感慨道:“如果我们的每一位巡线工都能像李晶晶这样,与管道沿线的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感情,那么我们的管道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和质量一定会得到极大提升。”

与我们一同巡线的陕西分公司组宣科的李强补充道:“不仅如此,李晶晶还把沿线群众都变成了他的‘移动监控摄像头’,一有任何情况,群众都会在第一时间及时通知他。”

在这片看似荒凉却又充满挑战的毛乌素沙漠南缘,李晶晶还扮演着多重角色。他把管道沿线的群众当作自己的好邻居、好朋友,甚至是亲人。21年来,他忠实履行陕西分公司历任领导“护一方管道,交一方朋友”的管道保护真谛,用真诚和爱书写着“企地一家亲”的鱼水情深。

陕西分公司组宣科干事曹竺艳,曾多次采访过李晶晶,并撰写了多篇关于李晶晶的报道,她对李晶晶非常了解。谈起李晶晶第一次伸出援手的情景,她介绍道:“那是在他刚参加工作不久,在一次巡线途中,他遇到了一位住在乔家峁简陋土坯房里的老爷爷。看到老爷爷孤苦无依的样子,李晶晶仿佛看到了自己在乡下的亲人,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从那以后,他便开始尽己所能去帮助老爷爷,以及同他一样需要帮助的乡亲们。”

小曹接着说,那位80岁老爷爷的老伴去世得早,儿子又常年在外,家里只有他一人。之后,李晶晶便拉上孙达、曾杰等同事,利用周末带着食品、水果等礼物去看望他,帮助老人整理家中破旧的电路、更换灯管、掰玉米、干农活……这些年,李晶晶经常遇到生活困难的沿线村民,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当我们一行人路过榆阳区元大滩村时,李仲有上来热情招呼李晶晶和我们一行人,请我们“一起回家喝口水”,当他听说我们在跟着李晶晶巡线时,他连忙告诉我们:“晶晶这娃真是个大好人!每年农忙时,他都会抽空来帮我们干活,帮我们开拖拉机、收玉米、搬砖、建房,碰到什么活他都会帮我们搭把手。”

李仲有的老伴闫世芳谈起晶晶更是赞不绝口,她说:“他就像我亲生的儿子一样,经常来看我,给我买好吃好喝的,还经常进城给我买药。我这病都是晶晶婆姨给看好的。”

闫大娘接着告诉我们,有一次她身体特别难受,坐在村口路边起不来,正好被巡线路过的晶晶发现,把她扶起来搀回家,迅速给妻子打电话并通过视频连线进行诊断。随后,晶晶按照妻子要求去镇上卫生院买药,让她得到了及时诊治。之后,晶晶远在宁夏银川人民医院工作的妻子通过视频连线,成了她和沿线不少村民的义诊大夫,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热情为村民服务。

小曹补充道,除了帮助老人,李晶晶还特别关心困难家庭的孩子。他知道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于是时常购买书籍和学习用具送给沿线需要帮助的孩子。他甚至将自己的三星平板电脑送给一位高中生,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李仲有邻居王小花,是一位不识字的单身母亲,既要种16亩地又要照顾孩子,生活十分不易。由于交通不便、路途遥远,孩子在榆林城里上初中时,李晶晶便经常抽空接送她,还给她买英汉词典等书本和文具。他早早就告诉孩子们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走出这里。正是在榆林作业区志愿者团队和李晶晶的资助与辅导下,王小花女儿前年考上了西安翻译学院。

当我们请王小花聊聊孩子上大学后的情况时,王小花连忙返回家中抱出两本厚重的《英汉大辞典》,告诉我们这是作业区志愿者和李晶晶给她女儿买的,然后满含热泪只知道重复一句话,“李晶晶对我们一家太好了……真的太好了!”

在深入沿线村庄宣传管道保护知识的过程中,更是李晶晶与村民谈心交流的好机会。他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并竭尽所能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案。

在管道保护中,当面对一些难以避免的矛盾冲突时,李晶晶不是简单地通过行政手段来解决,而是通过村委会负责人和当事方的亲朋好友,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次不行两次,几次不行就N次,直到把对方思想工作做通,直到把对方变成了自己的朋友,把问题都解决了,他才肯罢手。所以在他巡护的管道上方就不存在违建和占压等老大难问题。

李晶晶来自农村,知道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现在虽然身为央企员工,但他始终对沿线村民饱含深情,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父老乡亲,把他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秉性发挥到了极致。近年来,管道沿线陆续将破损水泥管道标识更换为美观的玻璃钢标识,李晶晶想着这些东西乡亲们用得着,便将这些旧桩一一送到沿线群众家,变身为玉米垛支架和牛羊圈柱子,既变废为宝又避免了环境污染。这个过程无形中加强了管道周边村民对陕京管道的认识和好评,也充实了管道保护宣传的效果。

他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驾驶自己的车帮助老人腌酸菜、运重物、进城办事、收发快递、接送孩子等。他是孩子们心中渴望见到的好叔叔,是管道沿线留守老人心中的半个“儿子”,是沿线村民的“快递员”。每逢春节,他都会提着宁夏特产上门看望那些老人和为管道保护做出贡献的乡亲们。他的身影无处不在,想方设法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不仅在现实中,即使是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当他得知榆阳区红石桥乡巡线工曹荣家孩子不幸患上重病,他立即手机转账666.66元,献上一份爱心,寄希望于“对方六六大顺、早日康复”。看到同事转发同学妈妈重病的朋友圈消息,他立刻通过水滴筹捐款600元。仅最近3年,他在网上的爱心捐助就已超过两万元。

当我们来到榆阳区小纪汗镇昌汉界村,村民康建雄向我们讲述了李晶晶资助他的故事。5年前,他父母几乎在同一时间生病住院,他四处借钱都无法凑够治疗费用。李晶晶知道后马上借给康建雄3万元,解了他燃眉之急。“他真是我家的大恩人!比我亲兄弟还亲!”康建雄满含热泪地说。一转眼5年了,李晶晶从未催要过这笔钱,还在年关时主动询问他是否需要钱。“这笔钱,我就是拼了老命都会一分不差地还上。”康建雄补充道。

在榆阳区牛家梁镇城大疙堵村一组,村民王文发告诉我们:“晶晶经常给我们帮忙救急,平时对我们每个巡护工都非常好。一有空就和我们拉话话,问我们有没有什么困难。不管我们开不开口,他都会尽力帮我们解决,真的像我们的亲人一样。”

“所以,我们拼了命也要把工作干好,绝不让我们的管段出现任何安全问题。”王文发的话语铿锵有力,振奋人心。

张鹏是李晶晶的好朋友,他对李晶晶非常了解。他私下告诉笔者:“据我的观察,李晶晶这些年累计借给同事和沿线村民的钱已有30多万元。这些钱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遭遇病魔的救命钱,是孩子们上学的希望,也是家庭渡过难关的强力支撑。”

当笔者问及此事时,李晶晶有些腼腆地说:“我们分公司党委书记石康兵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他说‘干管道就是一个良心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们的责任是‘奉献陕京,保障首都’,我不过是在奉献一点爱心。再说,能帮人一把是一把,只是我的收入比较有限,不然我会想办法帮助到更多的人。”

余良是李晶晶在维护站工作时的站长,现任北方管道公司秦皇岛输油气分公司领导,谈到对李晶晶的评价,他深有感触地说:“李晶晶是一个对工作非常认真、非常细心而又执行力很强的人。关键是他非常热爱陕京管道,打心底里非常重视管道安全。同时,他情感细腻,无论对谁都很热心,时时处处都为别人着想,是一个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人,沿线群众都很喜欢他,所以大家都非常支持他的工作。这也是他能实现‘六个零’的关键所在。”

不仅如此,在社会生活中,李晶晶还是一位公益践行者。他与一群热爱户外越野的车友们共同组成了一支充满活力的公益车队。他们驾驶着各自的爱车探索自然奥秘,更将爱的种子播撒到社会。这些年来,无论是在自然灾害面前还是在新冠疫情期间,他都带着自己年龄尚小的女儿采购上各种物品,与车友们一起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从关爱贫困地区的儿童到助老助残,从紧急救援到支持公安干警和抗疫勇士,他们的车轮滚滚承载着对社会的深情厚谊,书写着一段段不被外人所知的公益篇章。

善良的人是自带光的人,照亮自己也温暖别人。李晶晶的淳朴善良和乐于助人在管道沿线群众中传为佳话,每当提起他的名字时,村民们总是大加赞赏,并亲切称他为“晶晶”。因此,李晶晶负责巡护的管道沿线社区氛围非常和谐融洽,管网人与沿线群众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密深厚,管道保护开始成为大家的一种自觉自愿行为。甚至连小学生上学途中看到有人在管道周边挖沙动土,都会在第一时间告诉父母让他们“赶紧告诉晶晶叔叔”。

因为晶晶相信,只要每个人都心中有爱、无私奉献,那么这个世界就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和温暖。他自豪地说:“你看,沿线群众都成了我们的管道保护人,我们的管道不就安全了嘛。”

05

爱的港湾,温暖力量

家人是我温暖的港湾,

她们给了我最大理解与支持。

他说这是爱给了他坚守的力量源泉

家,对他而言,是心灵深处最温柔的港湾,那里有无尽的理解与深沉的支持,如同爱的海洋,赋予他无穷的力量。在毛乌素沙漠南缘,在那条荒凉的巡线路上,李晶晶并不孤独。他的身旁,是并肩作战的领导与同事,坚实的后盾让他无惧风雨;而他的身后,则是一个洋溢着爱的家庭,这份爱,在无数个风霜雪雨的日子里,化作了他坚守在巡护一线的力量源泉。

他的妻子,刘亚贤,一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全科工作的主任医师,不仅医术高超,更拥有一颗温柔而坚韧的心。尽管工作同样繁忙,她总是将李晶晶的需求置于首位,用无声的爱践行着“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的深情厚谊。

那年冬天,寒潮来袭,大雪封路不能出车,积雪覆盖卫星天线影响了通讯数据传输,李晶晶徒步赶到乔家峁阀室,每半小时清除一次卫星天线上的积雪,直到雪停后才返回作业区。在极端严寒中连续作战一天一夜,确保了通讯数据正常传输,但晶晶却病倒了。从手机通话中感觉到他的状态不对,刘亚贤深知晶晶是一个什么事都自己悄悄来扛的人,她放下手里的工作,立即请假火速飞到榆林,不仅带来了急需的药品,更带来了满满的爱。那一刻,看到突然现身自己眼前的妻子,望着她那疼爱而又坚定的目光,李晶晶心中的暖流瞬间驱散了周身的寒冷,令他泪如雨下,紧紧拥抱着妻子久久不肯松手,哽咽着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深知,这份爱,是他坚守陕北的力量之源。

他俩的女儿,今年8岁,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已经学会坚韧与节约。她学习成绩优秀,同时珍惜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从不浪费任何资源。她的心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敬佩与爱戴。每当跟随母亲来到父亲工作的地方,她总是静静地观察着父亲的一举一动,喜欢黏着爸爸一起去巡线,因为她跟爸爸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她非常珍惜跟爸爸在一起的一分一秒。年龄虽小,但她已经知道,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千家万户的温暖,她告诉父亲,将来她也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今年春节,李晶晶在单位值班,母女俩来单位探亲。一如既往,女儿和他一起徒步巡线。在巡线途中,为了确保女儿不会受到伤害,李晶晶为了拨开身前尖锐的荆棘,手腕划破了一道口子,鲜血流出。身旁的女儿焦急万分,用她稚嫩的小手捂着爸爸手腕上的伤口,眼里满是焦急和心疼。“爸爸,你疼不疼?”她颤着声小声问道。“不疼,看到你这么懂事,爸爸一点也不疼了!”李晶晶笑着回答,眼里闪烁着泪光。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女儿未来的模样——一个勇敢、坚强、有责任感和懂得心疼人的人。

那年中秋节前夕,刘亚贤带着女儿提前来到李晶晶身边。那晚月光皎洁,一家三口围坐在一起品尝月饼,分享着生活的点滴。李晶晶望着妻子和女儿幸福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满足。他知道,正是有了组织的支持与家人的理解,他才能在这条巡线路上坚守下来,守护着这条关乎千家万户的能源生命线。

而单位也充分理解一线员工的工作实际,把对员工的爱延伸到他们的家人,创造一切机会并提供良好条件,为上前线“探班”的员工家属提供最好、最温馨的服务。

当谈及家庭对他工作的影响时,李晶晶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家人非常支持我的工作,他们知道这份工作的重要性。”他说,“虽然我不能经常陪伴在他们身边,但他们从未有过怨言。”

那么,妻子眼中的晶晶是什么样的呢?她真正理解他吗?

微信视频的另一端,传来了刘亚贤主任温柔而细润的声音,仿佛一缕温暖的阳光穿透云层,照亮了此次采访。

“我听说您还是研究生的时候,就与李晶晶结识了,而且是通过相亲认识的。相亲,这在80后这一代人中,已经非常少见了。”

“是的,那时我还在读研究生,通过相亲认识的他。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特别注意到他,但他身上的真诚、善良和可靠逐渐打动了我。说真的,你可能也知道,人与人之间相处久了你就会发现,相互之间最大的吸引力,不是你的容貌、不是你的光环,而是你传递给对方的温暖、踏实、真诚和善良。”刘亚贤回忆道,语气中流露出淡淡的甜蜜。

“作为一位高学历知识女性,当时,你对李晶晶身为一名长年在野外工作的普通巡线工且是异地恋没有顾虑吗?”我追问这个问题,是因为社会现实中很多人是非常看重这种差别的。

“确实,最初我对这个职业了解不多,但晶晶的坚持和热爱让我看到了他的责任感。而且,我们双方的父母都很支持我们,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和他走下去的决心。”刘亚贤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其实,他年轻时挺帅的!”她笑着补充了一句,而且笑得很灿烂很甜蜜。

我转而追问她晶晶待人慷慨却对自己非常节俭的看法。

“晶晶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他常常把家里坏了的东西修理后再利用。10年前,我心疼他,狠了狠心,给他买了件上千元的长袖T恤,他跟我急了,跟我叨叨了好几年,说我太浪费了。10年了,这件衣服的袖口、领口都被他穿破了,他还在穿,仍然舍不得扔。但这种节俭并不是吝啬,他在帮助朋友和做公益时,总是慷慨解囊,从不计较。”刘亚贤的语气中充满了女性的怜爱。

但她也感到有些意外,如果不是我问到这个问题,她也不知道晶晶已借出去30多万元巨款的事。“他只是偶尔让我往他卡里打几万元钱,说他需要用钱,而我也从来没问过他用来干什么?因为我知道他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从来不乱花一分钱。我一直以为他又要与车友们一起搞什么公益活动了。”

谈到晶晶对工作的热爱和付出时,刘亚贤更是赞赏有加:“他对工作的认真和执着让我深感敬佩,也为我们家树立了榜样。”

“其实,最让我难忘的是晶晶每次轮休回家时,他那种归心似箭的喜悦和与家人团聚的温馨。尤其是他默默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时的坚定和无私,这些都让我深感骄傲和幸福。”刘亚贤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爱人的情深意长。

因为爱得深沉,因此每当轮休时,李晶晶总会带着妻儿老小奔向户外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时光。他们一起登山、越野、探险、游历大好河山,在欢声笑语度过一个又一个温馨的日子。

为了弥补常年无法照料家人和对孩子的愧疚,他拒绝女儿当学霸,只要休假就常为女儿请假,带着她融入大自然。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他认为“只要能及格就行,快乐成长最重要”。

在这些美好时光中,李晶晶感受到了家人的关爱和支持,完成了一次次从荒漠到城市和家人身边的情感修缮和“充电”,也坚定了他返回一线坚守管道安全的决心和信念。正如妻子对他的评价:“晶晶是一个拼命工作而又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通过此次跟着李晶晶一起巡线,笔者切身感受到了李晶晶作为一位普通巡线工的魅力和家庭对他的充分理解和默默支持。他们的故事,如同一曲动人的乐章,激荡在我们一行人的心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晶晶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古诗的深刻内涵。他坚守在沙漠边缘21年如一日,用心和灵魂的服务踏出了一条坚实的巡线路,忠实地守护着首都“供气生命线”,用无声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巡线工“奉献陕京,保障首都”的陕京精神,用善良和真诚书写了一位80后平凡而又朴实的青春之歌。他的故事,就像一首谱写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的诗意守望者之歌,充满了温度和情感,如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国家管网人。

今年10月30日,陕京管道累计输气突破7000亿立方米,为保障国家特别是首都北京的能源安全做出重要贡献。从治理首都大气污染到北京双奥,从保沿线民生到大国首都的阅兵蓝、APEC蓝、重大节日活动、战疫保供以及每年的冬季保供等一系列特殊时期的供应保障,为北京贡献了蓝天碧水和鸟语花香,民生质量和人居环境得到质的提升,不但赢得了国内外广泛赞誉,还极大提升了北京的国际地位。这其中,有上下游各方、沿线各级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陕京管道人和李晶晶的共同努力与付出。

这不禁让人感悟到,没有千千万万个李晶晶这样忠于职守、辛苦劳作的管网员工,哪有天然气的万里安全输送?哪有天南地北、千家万户、伸手可取、点火即用的烹饪与温暖神奇?!

而李晶晶的长征路,只是“管网铁军”们的一个缩影。当我们在家中享受着天然气和清洁能源带来的绿色发展红利时,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汗水和付出,默默守护着14亿人民的温暖和人间烟火。

“雄关如铁,从头越”。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代代有长征,人人需践行。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征途,至关重要。北京管道公司党委书记唐善华表示:“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以坚定的信念,保障国家及首都能源安全,踏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内容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新闻推荐

特别关注

热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