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由搜狐城市浙江、杭州钱塘书画研究社主办,上城区文学艺术联合会、杭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晨报、中国报道新闻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发展改革报支持的“翰墨迎春书画作品展”在浙融媒城市中心举行。杭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敏,上城区文联专职副主席张秀霞,杭州钱塘书画研究社名誉社长蔡云超,执行副社长邵毅霞,副社长兼秘书长阳帆,副社长郎涤阳,副社长宋晓赟,副社长高明,理事赵茂祥,副秘书长刘真,搜狐浙江总裁吕帅,办公室主任项晓霞出席作品展。此次活动作为杭州钱塘书画研究社在蛇年新春的首次亮相,此次展览,意义重大,每一幅作品都是杭州钱塘书画研究社艺术家们心血的结晶。他们怀着对艺术纯粹的热爱,饱蘸深情的画笔,绘就祖国的壮丽山河,为蓬勃发展的时代高声颂歌,也倾诉着对美好生活最诚挚的向往。
项主任作为主办方代表,讲述到艺术不仅是城市记忆的载体,也是时代发展的颂歌。特别感谢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和坚持,他们是推动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希望通过此次画展,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激发对美的追求。未来,也会举办更多优质艺术活动,助力艺术事业发展。搜狐浙江将利用新媒体平台,探索多元化传播方式,让艺术突破传统界限,深入挖掘艺术名家的精湛技艺,通过科技赋能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在数字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蔡社长讲述到,这次活动是杭州钱塘书画研究社2024年换届后的首次亮相,作为钱塘书画社的名誉社长,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不断磨砺自己,同时也在探索创新。创新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在深厚积累中自然涌现的。此次展览展现了新的气象,是一个美好的开端,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助力钱塘书画社进步。艺术家应走进民间,让艺术接地气,走进乡村社区,提升全民艺术审美,让杭州成为诗意与艺术生活的城市。
在观众热切的目光与期待中,张敏主席稳步登台,面带微笑,神情庄重地向全场观众宣布:“翰墨迎春书画作品展”正式开幕 !
随着画展的开幕,迎来了圆桌会环节,第一组嘉宾就“杭州钱塘书画研究社新班底的组成,带来了哪些变化与新鲜的血液?”展开讨论。蔡云超讲述到,此次换届可以用一个“新”字来表达,第一个“新”是新鲜的血液进入到钱塘书画社之中,为书画社带来了新的活力。第二个“新”是他们作品新,无论是书法还是画作都有年轻人独有的见解与表达。邵毅霞说,做了近30年的协会工作一直秉持着服务理念。作为班子中的“老大姐”,希望在团队中能够承上启下,服务好会员,团结班子,推广好的学风和社会风气,传播文化艺术。期望未来的书画社展现更多美好的作品,传递正能量,将杭州的文化底蕴传播得更远更广。郎涤阳讲述到,新班底的成立涌入了更多年轻血液,新老成员的相互协作越来越好,作品水平也在逐步提升。期望杭州钱塘书画研究社在未来继续大展宏图,传播动人的艺术文化色彩。
第二组嘉宾就“AI于山水画创作的意义?它究竟是艺术创作者可靠、实用的工具?还是会接手、替代未来艺术的创作呢?”阳帆说到,看待AI关键在于视角,是将其视为工具、武器还是其他。他认为科技与人文并行,人文像文明灯塔指引人类精神发展方向。AI可用于素材收集、创作,为展览展示提供新可能与灵感。面对AI这样的新事物,人们应持包容心态,不将其对立,而是作为朋友或并行事物看待,善用AI将为未来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宋晓赟讲述到,应该理性且包容的看待AI。AI在构图分析、素材提供、文字精炼等方面效能高,但中国化创作是感性的,笔墨传承中的墨韵、气韵等难以用AI解释,其效果不可控。AI虽有优势,如精准提供素材、完善提款,但艺术工作者不能过度依赖,以免创作过于理性化。科技与艺术应融合,作品要有时代性,但艺术也要领先时代。高明说,AI已发展数年,但今年感觉离生活更近。AI是时代的产物不应排斥,它能让无艺术天赋技能者参与艺术,推动艺术融入群众。AI虽能提高创作效率,但无法代替中国艺术创作,因为创作之中包含复杂的精神内核、文化传承、经验与情感,艺术创作根本在于人的精神。
在现场创作环节中,蔡云超、邵毅霞、阳帆、郎涤阳、宋晓赟、高明、赵茂祥七位画家在各自绘画了作品之后,还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共同创作了一幅“高士图”,展现了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
本次作品展,不仅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平台,展现了杭州钱塘书画研究社新班底的活力与风采。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是对AI与艺术创作关系的思考,都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未来,杭州钱塘书画研究社有望继续秉持传承与创新精神,让艺术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得更加绚烂,为推动艺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